計量校準工作是科學而嚴謹的工作,從檢定,校準原始記錄到證書的出具,都不能有半點馬虎。真實真據,完整無缺,準確可靠是對原始記錄基本的要求。首先,儀器校正合格的原始記錄應該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1,真實性是如實反映當時當地進行檢定,校正的實際性況,反映檢定,校準過程中的數據,現象,使用計量器具,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等真實情況的原始記錄。
2,完整性是要制作規范完整的原始記錄表格,表格的檢測項目要盡可能的詳盡,有足夠的信息量來滿足出具檢定和校準證書的需求。
3,準確性是計量校準工作的核心,沒有準確性,檢定、校準工作就失去其意義
儀器校準用英文表示------ calibration
隨著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儀器校準工作將在未來的計量工作中比重會越來越大,對企業的發展也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儀器校準呢?它是指在規定的條件下,為確立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或實物量具所體現的值與被測量的已知誤差之間進行比較得出實際誤差。它是一個標準溯源的一個過程,對儀器的精1確度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另外還有另外一個概念叫校準曲線,用英文表示------ calibration curve
它是指在規定條件下,表示被測量值與儀器儀表實際測得值之間關系的曲線。在沒有儀器檢定或校準規程作依據時,儀器設備校準檢測,為了更好的評定計量儀器的性能,地方計量管理部門可以暫行制定具有法定性的技術文件,稱為暫行檢定方法。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沒有科學技術,便不可能有人類的今天。其實,計量本身就是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科學技術,都是為了探討、分析、研究、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客觀規律;而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定的“量”組成,并通過“量”來體現的。為了認識量并確切地獲得其量值,計量校準檢測,只有通過計量。比如,哥白尼關于天體運行的學說,是在反復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的,并在伽利略用天文望遠鏡進行了進一步觀測之后而確立的;著1名的萬有引力定律,被牛頓的敏銳觀察所揭示,并在百余年后經卡文迪許的精密測試而得到了確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儀器校準檢測,也是在頻率精密測量的基礎上才得到了一定的驗證;李政道、楊振宇關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的理論,蕪湖校準檢測,也是吳健雄等人在美國標準局(金標準技術研究院)進行了專門的測試才驗證的。總之,從經典的牛頓力學到現代的量子力學,各種定律、定理,都是經過觀察、分析、研究、推理和實際驗證才被揭示、承認和確立。計量正是上述過程的重要技術基礎。
您好,歡迎蒞臨合肥科準,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